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提升
近年来,中国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进,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个,数量位居全球首位。3月份以来,“新基建”国家战略正式部署,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迎来历史性窗口机遇,充电桩新增投建数量在快速增多。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 “两新一重”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为了更好的推进充电桩等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与地方陆续出台补贴政策。推动各地区按规定将地方资金支持范围从购置环节向运营环节转变,重点支持用于城市公交。
二、部分充电桩使用效率较低
随着公交线网的不断优化,电动公交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而城市的土地资源愈发珍贵,显而易见的是未来公交车充电场站数量的增长必然无法与新能源公交车数量的增幅保持一致。城市公交充电难的问题将从原来简单的专用电桩数量不足逐渐转向更加复杂的专用电桩利用率不足。
以北京市为例,2020年全市电驱动公交车超过1.1万辆,超过公交车保有量的50%。2020年底,北京市主城区、城市副中心公交车辆将全部实现电驱动。
北京市电动公交客车,车辆日总充电量与日总充电时长有一定周期性波动,周末和节假日相对平时车辆的需求量和充电量明显减少。对比部分充电场站不同充电桩的闲置率情况,各个场站不同充电桩普遍闲置率都在50%以上,可以看出充电场站可以在满足目前运营状况并服务更多的车辆。为提高充电桩运营与使用效率,公交车充电场站存在未来周末向公众开放充电的可能。
三、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应用,为充电桩运营提供活力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助力产业升级“的工作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在电动汽车、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支持下,构建”车、桩、网“协同的智能调度充电服务平台,形成绿色化、智能化、大众参与化等几个特点的电动公交网络与能源网络共演化发展。
未来在新能源智慧管理平台现有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社会个人用户可进行选择性开放,未来需要充电的个人或单位用户,可通过app搜索附近可以使用的充电桩,直接对接各运营商接口提供的智能导航服务。可以随时安排、取消、变更充电流程,自由控制启动、停止、锁定和解锁等功能。用户也可以享受公共交通系统、充电桩充电服务等综合服务,享受多位一体的便捷消费,使新能源汽车充电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将新能源车辆纳入充电桩智能运营系统管理,及时了解新能源车辆的运行位置、行车间隔等信息,适时掌握每台车辆的运行状况。可以根据现有条件灵活运调,从而避免营运资源浪费,减少车辆充电桩选择盲目性,既让新能源车辆物尽其用,续驶里程得到合理使用,又较好的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
未来,可构建司机-车辆-充电桩-场站联通的数据化网络,发挥提升场站运营效率、提升电桩使用率、提高公交运力保障支撑能力、延缓车辆电池衰退和降低司机充电焦虑等方面的作用。可以通过打通充电业务链接上下游数据,实现对于需求的预测及供应的预测,并基于预测进行资源和服务策略的实时定制,并将服务信息向司机同步,从而实现最大化的电桩运营效率和效益。